Echo

Echo 关注TA

大家好,我是Echo!

Echo

Echo

关注TA

大家好,我是Echo!

  •  普罗旺斯
  • 自由职业
  • 写了282,817,194字

最近回复

该文章投稿至Nemo社区   资讯  板块 复制链接


金立前设计师:大部分企业都应向小米学习,华为成功不可复制

发布于 2019/07/09 12:00 534浏览 0回复 4,373

IT之家7月9日消息 昨日晚间,金立前设计师、现深圳玩意东西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CEO袁炫华发文《学习小米还是华为?》,一时间引起热议。

image.png

文章中指出,“对大部分企业来说,华为完全不值得学习,因为华为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华为的成功在于在一个理想的时机进入了一个成长性非常好的市场,这有助于华为较早完成足够的资本和技术积累,这个时机是无法复制的。

文章中表示,华为在核心战略上投入的是一座金矿,追求的是十年甚至二十年后才产出,一般的企业根本就没有学习华为的资本。

文章中认为,大部分企业都应该向小米学习,因为“小米这些年来真的是成功地演绎了一场屌丝逆袭的大戏,作为初创企业,在原始积累较弱的情况下,通过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商业策略成功挤身巨头行列。”

以下为《学习小米还是华为?》原文:

这是一篇严肃的文章。

可能一直以来大家看我微博觉得我是个米黑,整天在微博上赞美华为,但不喜欢说小米的好话。

这是一个误会。

其实在提供工业设计服务的时候,我从不建议客人在产品策略上向华为学习。

对大部分企业来说,华为完全不值得学习,因为华为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不要学习华为

成为行业巨头,有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是进入市场的时机,其次是创始人的个性。

华为在一个理想的时机进入了一个成长性非常好的市场,这有助于华为较早完成足够的资本和技术积累,这个时机是无法复制的。还有,任正非以30年时间只赌一件事的成败(专注通信领域),我也不建议我的客户去复制,人生没有几个三十年,万一没成功,一辈子就过去了。其实苹果也是这样的,在一个很好的时机进入了IT行业,而且也有乔布斯这样执着的牛人,这才有了苹果。

即使现在再给小米1000亿,小米也不可能成为华为,同理,再给华为1000亿,华为也不可能成为苹果。

朋友圈里那些学习华为的鸡汤文章看起来真的是很幼稚的,以为像华为一样在核心战略上投入重金就是对的,其实华为在核心战略上投入的是一座金矿,追求的是十年甚至二十年后才产出,一般的企业根本就没有学习华为的资本。

大部分企业都应该向小米学习

如果你认真梳理一下小米的发展历程,你会发现小米这些年来真的是成功地演绎了一场屌丝逆袭的大戏,作为初创企业,在原始积累较弱的情况下,通过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商业策略成功挤身巨头行列。

以手机业务为例,小米貌似输给了华为和OV,让一些人露出了鄙视的眼神。。。。。。但是如果你睁开眼睛认真看看,小米全球出货量排名一直在第五和第六之间徘徊,而这些年来,全球市场掉队的手机品牌包括SONY,LG,联想(moto),中兴,酷派,HTC。。。。这些曾经都是霸主级的品牌。所以小米其实是非常厉害的,因为这是一个2010年才创立的企业,而上面这些掉队的手机品牌,最年轻的HTC也已经创立了22年,SONY已经创立了73年。

除了手机,小米的多个品类都是从零开始一路做到行业数一数二的市场地位。

相对于华为的高投入高产出,小米这种从零突破市场的策略更接地气,虽然小米在某些方面的策略我不认可,但总的来说仍然是更值得中小企业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如何学习小米?

小米通过三种产品思维逆袭。

品类思维:重视品类创新,对品类的属性和体验重新定义,甚至扭转传统品类的玩法。

爆品思维:聚焦核心需求,性价比做到最高,分发效率做到最优,保障用户的最低拥有成本。

连接思维:让硬件不再孤单(通过连接产生数据,加强产品的智能体验),让硬件成为服务(硬件不赚钱,通过耗材或服务赚钱)。

因为篇幅关系,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小米的爆品思维。

微博上经常听到一种声音,其他手机厂商能把较低配置的手机卖得贵,而小米只能把高配置手机卖便宜,所以小米是失败的。作为学生有这样的看法可以理解,毕竟没从事过商业,但如果你人在职场还是这么看的话,我对你上班这家企业就有点担心了。

定价不是结果,定价只是一个工具,一个为企业战略服务的工具。

低定价不是最有情怀的定价方式,但对小米来说却是最有效的定价方式。

从结果导向的话,小米的性价比策略就是支撑了小米用不到十年时间影响了全球手机行业的格局,加速了品牌集中化的过程并确保自己挤进头部领域。

爆品思维

创业市场上有两个大坑。

完美大坑:把产品做到十全十美,比所有产品都好,再定个高价,毛利率算起来很可观,但实际上自己并没有渠道可以接触到那个用户群,企业为了触达并转化这样的用户付出高昂的成本,抵销了毛利,最后还是没赚钱。

垂直大坑:一些看过《蓝海战略》的创业者,以为把产品功能细化再细化,在一个非常垂直的领域就可以创造出没有竞争的蓝海,殊不知过度垂直化会导致受众非常狭窄,并不会创造出蓝海,只会创造出一个蓝色的小水坑,根本养不活一家企业。

关于爆品思维,这里举一个小米手环的例子。

小米有品的刘德曾经分享过这个故事:要把当时售价高达1000元的手环做到79元,我们是怎么考虑的呢?任何一个产品的成败都在于产品定义,我们以80%人的80%的需求来筛选功能。传统手环最大的问题是成本太高,为什么呢?功能太多了嘛。大部分功能的使用场景都是非常低频的,至少对80%的人来说都是没用的,不但成本高而且耗电大,手环经常要离开手腕充电,反复几次之后用户失去耐性,就再也不习惯戴着手环了,所以我把这些功能都拿掉,只留最有用的功能:睡眠,卡路里,来电提醒。

这样做的好处是手环可以一个月充一次电,手环总是停留在用户的手上,而且售价可以卖到79。

从1000元到79元,想像一下那个心理冲击力,简直买到就是赚到。

当时华米估计第一年能卖出20万只,结果这只手环第一年就卖了1400万只。

假设按照传统的方法来做产品定义,小米手环以399的售价也许能卖到50万只,每只有50块的毛利就有2500万的毛利。

而这1400万只手环,每只手环只需要2块钱的毛利就可以超过2500万。

但是在结果上,1400万只的出货量跟50万只是完全不一样的,1400万只的出货量一定会改写整个行业,而50万只出货量只会被淘汰。

以80%人的80%的需求来筛选功能,就是一种爆品思维,这种产品思维通过放弃少部分个性化的用户,使剩下的用户可以享受到一个最适合自己功能需求的产品。

爆品思维的核心就是为用户创造最低拥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TCO),这个成本包括消费成本和体验成本。

爆品思维的战略是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形成基础的服务规模。

所以小米手环79元不是廉价,不是偷工减料,这个只是爆品战略的结果:既便宜又好用。

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

爆品思维初创企业用来突破市场,除了产品定义,还需要其他的方法论辅助。

提高贩卖效率

例如老罗和我都吐槽宜家的人流动线设计得迷宫一样,这种体验确实不好,但另一方面,这样的动线设计对宜家的销量转化很有帮助,此举有助于宜家提升销售效率,利用这种效率优势反过来降低了产品售价,使产品更有吸引力。

类比一下传统的手机专卖店,平均两年去一次,买个手机就走人了,但小米的专卖店有非常丰富的产品种类,几乎每个星期去逛一下都不会腻,所以小米的零售店总是人头涌涌的,这个商业模式跟宜家的出发点是一样的,用户进店越多,购买的可能性越大,产品销量越大利润越高,我就进一步把售价再降低,结果就把同类型产品挤死了。

现在所有手机厂商都在模仿这种销售形态,这是小米首创的。

关于宜家,还有一个故事。宜家要求所有产品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包装和物流的形态,即使是一次成型不可拆卸的产品,也要设计成可层叠,不可层叠的产品就必须设计成可拆卸,因为占用过大的空间会导致物流和仓储成本上升,间接提高了产品售价。

沃尔玛也是这个尿性。

沃尔玛对于采购人员的廉政管理非常严格,甚至在入职合同上注明可能会跟踪采购人员,防止以任何形式收受供应商的回扣。为什么要这个问题上如此苛刻呢?因为任何额外的成本最终都会体现到产品售价上,沃尔玛的核心战略是最低价,对于成本控制就会非常苛刻。

理解了以上的爆品思维,大家也就能理解小米为什么抠门了,像宜家一样追求高效率,像沃尔玛一样追求成本控制,这不是抠,最终都是为了创造出最低的用户拥有成本。

你看我经常批评小米,九爷屁也不能放一个,因为当你说小米好的时候,小米也不会给你一根毛,抠得很,你只能免费吹牛逼,小米跟宜家、沃尔玛一样,他可以接受在一件正确的事情上投入巨资,但是不可以接受在流程上反复出现额外的成本浪费,他不是付不起这个成本,而是这样有违自己的核心战略,伤害到自己赖以成功的根基。

在创业这个事情上,完美主义和蓝海主义都是虚无主义,理想很丰满,但现实会把你的小鸡鸡按在地上反复摩擦,让你再也硬不起来。

初创企业在逆袭的道路上要记住这条血的教训:道路千万条,价格第一条,TCO太高,老板两行泪。

以上只是小米手环这个例子,真要模仿小米的策略,我建议完整复盘一下小米的其他产品,找到一个跟自己最接近的案例来模仿。

不要因为质疑影响对小米的学习

有时候我批评小米,不是因为我对小米有什么不满,更多的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小米已经是全球顶尖的手机和iOT公司,小米的商业策略设计是非常优秀的,我觉得小米应该做得更好,所以我才提出我的批评,但我不希望我对小米的批评误导了大家向小米学习的动机。

另外,小米现在面临的竞争并不是什么窘境,更说不上是失败,只是正常的商业现象。你想想,小米的对手本来就很强大,积累也很深,以前小米没进场,人家闷声赚大钱而已,后来小米把别人逼得越来越紧,抢了别人很大一块份额,人家也只能拼命对抗了,人家实力本来就很强,这么一拼命对抗,你往下掉一点是很正常的,因为你已经吃了人家很多了。

在小米历史上,推出红米品牌、米家iOT矩阵、互联网+新零售、社会化营销、以及AI,都是非常成功的战略,这些战略切入点相当精准,唯一需要的就是时间,因为再好的战略,都需要时间来执行。类似OV这样的企业,品牌运营和渠道深耕超过20年,小米的新零售才几年时间,现在一时比不过是很正常的,而且OV这种模式初创企业是完全没有办法学习的。

所以,我劝你千万不要因为自己买了一部其他手机而看不起性价比最高的小米手机,以手机来鄙视任何人都是非常Low的,除了说明你无知,也只能说明你身上除了一部手机,没有其他价值了。

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创业五年存活率不到10%,做企业一定要有正确的竞争方法论,否则就会沦为炮灰。

什么是正确?

别人已经实践过,成功跑出来的就是正确。

经营企业,存活能力大于一切,我建议做产品的初创企业,在战略上应该全心全意的模仿小米,就像当初华为让荣耀全心全意模仿小米一样,荣耀现在就很成功。

在一个优秀的策略面前,华为尚且能低下头去模仿,其他企业更加没有装逼的必要,谁能在优秀战略上学习得最到位,谁就能成功。


本文由LinkNemo爬虫[Echo]采集自[https://www.ithome.com/0/432/347.htm]

点赞(0)
点了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