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文章:#科研#

  • 科学家流失,女性科研之路绝不轻言放弃

    科学家流失,女性科研之路绝不轻言放弃 科学家流失,女性科研之路绝不轻言放弃 科学家流失,女性科研之路绝不轻言放弃

    你有没有听过类似的说法:女性与男性的大脑结构不同,所以女性不适合从事数学/工程?科学,指导人类认知、决策和行动的最佳武器,没有停止过寻找证明男女不同的证据。北大的戴锦华教授曾分享过一个故事,她被邀请与一位男教授论战,对方在公开媒体声称女性是弱智的、劣等的、跟高等文化无关的。而防止这种新偏见的根本办法,就是提升女性在科研工作中的代表性,产生不一样的视角和思考。但现实是,尽管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推出了

    Echo Echo 2021.09.07 20:02 258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国务院提出举措为创新“松绑”: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管理权等

    IT之家8月14日消息 据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在昨日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从七方面提出举措,为创新“松绑”,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管理自主权。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该意见的的目的是为进一步激励科研人员多出高质量科技成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在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方面,该意见指出,要简化预算编制,进一步精简合并预算编制科目,按设备费、

    Echo Echo 2021.08.14 15:40 435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科技部:鼓励科研人员甘坐“冷板凳”,勇闯创新“无人区”

    IT之家7月27日消息据央视报道,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在今日(7月27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司长许倞表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大大提升,国际影响力也大幅提升。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在学科发展方面呈现良好态势。我国成为全球高质量科技论文第二大贡献国。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技术、数学、物理学等12个学科,我国高水平学术

    Echo Echo 2021.07.27 16:49 235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CCF- 蚂蚁科研基金 2021 开始申报,面向全球青年学者

    CCF- 蚂蚁科研基金 2021 开始申报,面向全球青年学者 CCF- 蚂蚁科研基金 2021 开始申报,面向全球青年学者

    IT之家7月20日消息 7月19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与蚂蚁集团联合发起的“CCF-蚂蚁科研基金”公布2021年度申报指南,在未来一个月向全球富有创新思维与研究能力的青年学者开放申请51项前沿科技研究课题,包括人工智能、隐私与安全、区块链及图计算等。▲ 2020年度CCF-蚂蚁科研基金获得者合影IT之家获悉,2020年6月,中国计算机学会与蚂蚁集团联合发起“CCF-蚂蚁科

    Echo Echo 2021.07.20 22:40 326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国资委公布 178 项央企科创成果:七款芯片入围

    国资委公布 178 项央企科创成果:七款芯片入围 国资委公布 178 项央企科创成果:七款芯片入围 国资委公布 178 项央企科创成果:七款芯片入围

    5月31日消息5月30日,在第5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国务院国资委向全社会发布《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2020年版)》(以下简称《目录》),这是国资央企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是中央企业坚持在“用”上下功夫的标志性成果,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具体实践。去年以来,为促进中央企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成果应用推广,国资委组织

    Echo Echo 2021.05.31 12:53 337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科学家已可在空气中获取 DNA,有望帮助识别犯罪现场

    科学家已可在空气中获取 DNA,有望帮助识别犯罪现场

    IT之家4月5日消息 据ScienceFocus,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研究团队最近研究出了一种从空气中收集环境DNA(eDNA)的方法。该团队使用蠕动泵结合压力过滤器来抓住鼹鼠DNA的样品5至20分钟,然后使用标准试剂盒在所得样品中发现和测定基因。这种方法不仅获取了鼹鼠DNA,还同时获取到了房间中的人类DNA。该研究第一作者伊丽莎白克莱尔博士表示,研究一开始是为了帮助环保主义者和生态学家研

    Echo Echo 2021.04.05 08:49 374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MIT发明智能袜子:能监测蹲起抬腿和弯腰

    MIT发明智能袜子:能监测蹲起抬腿和弯腰 MIT发明智能袜子:能监测蹲起抬腿和弯腰

    3月26日消息,本周三,麻省理工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的研究人员研究出一套智能服装,该设备可以判断穿戴者的动作,根据压力检测患者姿态或帮助教练分析动作是否标准,在医疗、体育等领域拥有一定潜力。该研究登上了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电子》,论文题目为《使用适形触觉纺织品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Learninghuman–environmentinteractionsusingconfor

    Echo Echo 2021.03.26 23:35 440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江西赣州发现全球首个 “恐龙孵蛋”化石:7 枚即将孵化,孵蛋恐龙或为雄性

    江西赣州发现全球首个 “恐龙孵蛋”化石:7 枚即将孵化,孵蛋恐龙或为雄性 江西赣州发现全球首个 “恐龙孵蛋”化石:7 枚即将孵化,孵蛋恐龙或为雄性 江西赣州发现全球首个 “恐龙孵蛋”化石:7 枚即将孵化,孵蛋恐龙或为雄性

    IT之家3月14日消息 据卡內基自然历史博物馆报道,一个国际科学团队在我国江西赣州发现了全球首个“恐龙孵蛋”的化石,该化石距今至少为七千万年,古生物学家MattLamanna表示:“该发现为恐龙化石中最稀有的一种。”据报道,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古生物学家们就已经发掘出许多包含恐龙蛋的巢穴化石,但从未看到过恐龙正在孵蛋的样本。而从赣州发现的化石显示,该巢穴中共有20多个恐龙蛋,其中7个已

    Echo Echo 2021.03.14 17:54 404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世界口径最大折射光学望远镜将落地拉萨:巡天望远镜也将发射,空地两开花

    世界口径最大折射光学望远镜将落地拉萨:巡天望远镜也将发射,空地两开花 世界口径最大折射光学望远镜将落地拉萨:巡天望远镜也将发射,空地两开花

    IT之家3月13日消息 据西藏卫视,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牵头、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等单位参加联合申报的“高海拔地区科研及科普双重功能一米级光学天文望远镜建设”项目日前正式启动,这意味着世界上口径最大的折射式光学望远镜将落地拉萨。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副厅长王俊杰介绍,该一米级光学天文望远镜将由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建造,建成后,凭借西藏海拔高、观测条件好的特点,可以进行变星、双星等天体的较差测

    Echo Echo 2021.03.13 21:04 385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MIT最新研究成果:iPhone 11 Pro 可一秒生成 3D 全息图

    MIT最新研究成果:iPhone 11 Pro 可一秒生成 3D 全息图 MIT最新研究成果:iPhone 11 Pro 可一秒生成 3D 全息图 MIT最新研究成果:iPhone 11 Pro 可一秒生成 3D 全息图

    几个月前,显示屏霸主三星联合首尔大学,设计出了一款超薄交互式全息显示屏。只要按方向键,屏幕上的海龟立即就朝特定方向游起来了。三星表示,这款显示屏可以从多个角度提供高分辨率的、真实度极高的3D视频,有朝一日还会集成到手机。本以为这已经够硬核了,没想到的是,在索尼爸爸的支(资)持下,MIT的一组研究人员宣称已经用手机生成了3D全息图!想要对一张图片上的任意物体进行对焦,只需短短几毫秒。2021年3月1

    Echo Echo 2021.03.12 18:45 398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目标星辰大海:我国将发射空间巡天望远镜,视场角比哈勃望远镜大 300 多倍

    目标星辰大海:我国将发射空间巡天望远镜,视场角比哈勃望远镜大 300 多倍 目标星辰大海:我国将发射空间巡天望远镜,视场角比哈勃望远镜大 300 多倍 目标星辰大海:我国将发射空间巡天望远镜,视场角比哈勃望远镜大 300 多倍

    IT之家3月10日消息 据央视新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接受央视国防军事频道记者采访时透露,我国空间站建成后,将发射一个空间巡天望远镜。据介绍,该望远镜的口径将达两米,分辨率与哈勃空间望远镜相同,视场角比哈勃空间望远镜大300多倍,可在轨升级。▲哈勃空间望远镜IT之家了解到,视场角又称视场,视场角的大小决定了光学仪器的视野范围,我国将发射的空间巡天望远镜视场角比哈

    Echo Echo 2021.03.10 15:02 646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我国基础研究经费首破千亿大关

    IT之家9月3日消息  日前,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201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我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19677.9亿元,增长11.8%;基础研究经费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90.4亿元。以下为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2018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9677.9亿元,比上年增加2071.8......

    Echo Echo 2019.09.03 17:36 390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院士王志珍:不能只用“论文”评价一个人和科研成果

    延伸·背景1、她是谁:她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1942年出生于上海,1959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1964年毕业,同年9月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曾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获得了新中国第一批德国洪堡奖学金,1981年获美......

    Echo Echo 2019.03.30 08:13 516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