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文章:#科学#

  • 超声波变革冷萃咖啡:制作时间 12-24 小时缩短至 3 分钟、咖啡因浓度翻倍

    超声波变革冷萃咖啡:制作时间 12-24 小时缩短至 3 分钟、咖啡因浓度翻倍 超声波变革冷萃咖啡:制作时间 12-24 小时缩短至 3 分钟、咖啡因浓度翻倍 超声波变革冷萃咖啡:制作时间 12-24 小时缩短至 3 分钟、咖啡因浓度翻倍

    IT之家5月11日消息,冷萃咖啡通常需要12-24小时,不过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分校的工程师近日开发出新方法,在不影响口感的情况下,将制作时间缩短到3分钟以内。IT之家注:冷萃咖啡(ColdBrewCoffee),是近几年刚刚流行起来的咖啡新喝法,简单的说,就是用冷水浸泡咖啡粉12小时以上,进行低温萃取再过滤。科学家弗朗西斯科・特鲁希略(FranciscoTrujillo)在BrevilleDual

    Echo Echo 2024.05.11 18:04 31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中国香港大学提出探索宇宙初代恒星新见解,得到美国宇航局高度认可

    中国香港大学提出探索宇宙初代恒星新见解,得到美国宇航局高度认可 中国香港大学提出探索宇宙初代恒星新见解,得到美国宇航局高度认可

    IT之家5月11日消息,中国香港大学科研团队近日提出用于探测第一代恒星/星族III恒星(PopulationIII)的新方法,得到了国际天文学界的广泛认同,美国宇航局也高度认可该方案,将借助罗曼太空望远镜展开寻找。IT之家注:第一代恒星(PopulationIIIstars或PopIIIstars),诞生于宇宙大爆炸后的最初100万年,大约为宇宙年龄的1%。第一代恒星对于现代天文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

    Echo Echo 2024.05.11 17:50 28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风速超 9000 公里 / 小时,天文学家绘制凌日行星 WASP-43b 温度图

    风速超 9000 公里 / 小时,天文学家绘制凌日行星 WASP-43b 温度图 风速超 9000 公里 / 小时,天文学家绘制凌日行星 WASP-43b 温度图 风速超 9000 公里 / 小时,天文学家绘制凌日行星 WASP-43b 温度图

    IT之家5月4日消息,天文学家近日借助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上的中红外仪器(MIRI),绘制出了WASP-43b的温度图。IT之家注:WASP-43b是一个环绕年轻且高活动力的恒星WASP-43的凌日行星,位于六分仪座。WASP-43b质量几乎是木星的两倍,属于热木星,但是半径稍小于木星。WASP-43b的轨道距离其母恒星非常近,以至于行星的同一侧总是面对恒星,距离恒星表面仅130万英里。面向恒星

    Echo Echo 2024.05.04 20:06 42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中国天眼”FAST 寻获 2 颗球状星团长周期脉冲星,揭示其演化新路径

    “中国天眼”FAST 寻获 2 颗球状星团长周期脉冲星,揭示其演化新路径

    感谢IT之家网友pgb的线索投递!IT之家5月3日消息,之江实验室天文计算研究中心的周登科博士、国家天文台王培副研究员等学者通过发展快速折叠搜索方案,系统分析了FAST公开观测数据,在球状星团M15中发现了两颗长周期脉冲星,分别是自转周期约为1.9秒的M15K和自转周期约为3.9秒的M15L。其中M15L刷新了球状星团脉冲星的周期记录,成为目前球状星团中已知周期最长的脉冲星。IT之家注:球状星团是

    Echo Echo 2024.05.03 07:45 42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生命演化偏爱单一手性:为何蛋白质几乎都是“左撇子”?

    生命演化偏爱单一手性:为何蛋白质几乎都是“左撇子”? 生命演化偏爱单一手性:为何蛋白质几乎都是“左撇子”? 生命演化偏爱单一手性:为何蛋白质几乎都是“左撇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返朴(ID:fanpu2019),作者:李娜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具有“手性”特征,有趣的是,DNA和RNA只以右手性存在,而蛋白质是“左撇子”。为什么生命需要手性?关于生命手性的起源以及对生命分子对单一手性的偏爱,一直以来困扰着科学家。近期一项氨基酸合成实验,或许能为蛋白质偏爱左手性提供解释。撰文 | 李娜(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2005年,Scie

    Echo Echo 2024.04.13 12:58 63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挑战现有宇宙理论:新 3D 宇宙地图表明暗能量会随时间演变

    挑战现有宇宙理论:新 3D 宇宙地图表明暗能量会随时间演变

    IT之家4月8日消息,来自伯克利实验室的天文团队借助暗能量光谱仪巡天项目(DESI),绘制了最大的宇宙三维地图,精确度达到1%,而且展现的相关信息挑战现有人类对宇宙的共识。DESI项目于2021年启动,主要目标是精确观测宇宙中星系大尺度结构分布的三维结构,从而揭示宇宙加速膨胀和暗能量的奥秘。DESI是一个包含来自13个国家近80个研究单位的500多名研究者的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单位是美国伯克利国家实

    Echo Echo 2024.04.08 10:36 55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永久黑暗面,科学家首次证明发现 1:1 潮汐锁定的行星

    永久黑暗面,科学家首次证明发现 1:1 潮汐锁定的行星

    IT之家4月2日消息,国际天文学团队近日发布报告,通过诸多令人信服的证据,首次证明发现了第一颗拥有永久黑暗面的行星--LHS3844b。图源:NASA/JPL-Caltech/R.Hurt(IPAC)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在赤道附近,昼夜长短在一年中基本保持不变,各持续约12小时。离赤道越远,这种平衡变化就越大。例如,在纽约市,6月的日照时间约为15小时,但到了12月,日照时间会缩短至9小时左右

    Echo Echo 2024.04.02 10:44 57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填补诺奖空白,科学家发现人类如何感知寒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SF中文(ID:kexuejiaodian),作者:SF“知冷知热”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擅长照顾自己或是他人,能随着气温的变化增减衣物。我们的这项能力是通过我们身体中对温度的感受器来实现的,他们能感受冷热,并把相应的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大脑再做出适当的反馈,告诉我们是该多穿衣服,还是该换上薄一些的衣服。20多年前,科学家发现了我们对热的感受器,但人类是如何感受寒冷的,却始终是个迷

    Echo Echo 2024.03.30 12:18 68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无需提示词,Stability AI 演示 MindEye:目标想什么就能生成什么

    无需提示词,Stability AI 演示 MindEye:目标想什么就能生成什么 无需提示词,Stability AI 演示 MindEye:目标想什么就能生成什么 无需提示词,Stability AI 演示 MindEye:目标想什么就能生成什么

    IT之家3月21日消息,AI浪潮席卷而来,此前不少人认为“提示词工程师”会成为新兴工种,而MindEye 的问世表明,这个岗位或许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此前不少人认为,未来AI时代并不在于某个模型是否强大,而是在于人类是否能够更高效利用这些AI模型,完成特定任务。这也诞生了“提示词工程师”概念,该工程师能够比普通人更能理解AI,能够提出更准确的提示词,从而让AI满足其要求输出。而Stabil

    Echo Echo 2024.03.21 08:16 60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韦伯发现一个死于 130 亿年前的星系

    韦伯发现一个死于 130 亿年前的星系 韦伯发现一个死于 130 亿年前的星系 韦伯发现一个死于 130 亿年前的星系

    1.韦伯发现一个迷你类星体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天文学家,就是超大质量黑洞究竟是哪来的。因为就目前宇宙的年龄,从几十倍太阳质量的恒星级黑洞,一点点长到数以亿计的超大质量黑洞,时间上根本不够。这就像一个一米八的壮汉,却说自己只有八岁!所以,要么是它天生就很大,要么是它长得超乎寻常得快。目前科学家们更倾向于前者,故而他们提出了一些诸如“暗物质聚集”“空间相变”等全新的可以形成种子黑洞的方式。然而前不久,

    Echo Echo 2024.03.16 13:06 81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已知最早星系合并事件再提前:发生于宇宙大爆炸后 5.1 亿年

    已知最早星系合并事件再提前:发生于宇宙大爆炸后 5.1 亿年

    IT之家3月14日消息,由27名国家天文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近日在《NatureAstronomy》上发表论文,报告发现了人类已知的最早星系合并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宇宙大爆炸后5.1亿年,即红移Z=9.3127时被探测到的。根据现有的天文学理论,在该时期星系也是非常罕见的,更别说两个星系出现合并情况,已经超出了天文学家此前对宇宙的认知。来自澳大利亚、泰国、意大利、美国、日本、丹麦和中国的科学家们经过精

    Echo Echo 2024.03.14 11:20 91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行星是如何形成的?86 个带有原行星盘的恒星“普查”有望揭晓答案

    行星是如何形成的?86 个带有原行星盘的恒星“普查”有望揭晓答案 行星是如何形成的?86 个带有原行星盘的恒星“普查”有望揭晓答案 行星是如何形成的?86 个带有原行星盘的恒星“普查”有望揭晓答案

    IT之家3月7日消息,欧洲南方天文台(ESO)近日发布博文,表示近期开展了大规模的行星形成圆盘观测调查,为天文学家提供了大量数据、图像宝库和独特见解,有助于揭开银河系不同区域行星形成的奥秘。国际天文学团队利用智利的甚大望远镜(VLT),追踪观测了86颗年轻恒星,以及行星形成期的尘埃和气体盘图像,帮助天文学家深入揭示“行星是如何形成的”答案。高威大学讲师克里斯蒂安・金斯基(ChristianGins

    Echo Echo 2024.03.07 14:20 76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每秒产 12 千克,研究称木卫二每天氧气产量可供给 100 万人

    每秒产 12 千克,研究称木卫二每天氧气产量可供给 100 万人 每秒产 12 千克,研究称木卫二每天氧气产量可供给 100 万人 每秒产 12 千克,研究称木卫二每天氧气产量可供给 100 万人

    IT之家3月5日消息,近日发表在《自然-天文学》的论文指出,木卫二“欧罗巴”每秒产生12千克的氧气,每天产生的氧气足以供给100万人。 “朱诺号”于2022年9月29日飞掠木卫二,最短距离354千米,并利用“木星极光分布实验”(JADE)收集了关于木卫二的大量带电粒子数据。天文学家深入分析了这些数据,通过统计原子氢的比例来预估木卫二每天的氧气产能。该项目主要作者表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

    Echo Echo 2024.03.05 18:24 94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日食期间云层为何神秘消失?科学家揭开答案

    日食期间云层为何神秘消失?科学家揭开答案 日食期间云层为何神秘消失?科学家揭开答案 日食期间云层为何神秘消失?科学家揭开答案

    IT之家3月3日消息,日食对云层的影响,多年来一直困扰着科学家:在日食发生过程中,太阳哪怕只被月亮遮住15%,云层也会消失。为了揭开这个秘密,荷兰皇家气象研究所携手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组建了一支专门的科研团队,深入探究日食对云层的影响,在最新发表的论文中揭开了这个问题的答案。2005年日食期间云量的变化。右栏显示的是校正月影后的云量。该团队由维克多・特雷斯(VictorTrees)领导,他发现日食期间

    Echo Echo 2024.03.03 08:47 85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光致蒸发”首个直接证据,天文学家观测到大质量恒星紫外辐射遏制行星诞生

    “光致蒸发”首个直接证据,天文学家观测到大质量恒星紫外辐射遏制行星诞生

    IT之家3月2日消息,天文学家近日利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深入观测d203-506原行星盘(protoplanetary),从而揭示大质量恒星的辐射对行星形成的影响。原行星盘是一个稠密气体的环星盘,围绕着新形成的恒星旋转,是行星诞生的摇篮。在原行星盘中,尘埃颗粒会逐渐聚集成岩石,岩石会进一步合并成行星胚胎,最终形成行星。d203-506距离地球约1400光年,位于猎户座星云,中心恒星是一颗比较

    Echo Echo 2024.03.02 15:21 96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能降低罹患 40 多种慢性疾病风险,立陶宛医院试点将步行纳入医疗处方

    能降低罹患 40 多种慢性疾病风险,立陶宛医院试点将步行纳入医疗处方 能降低罹患 40 多种慢性疾病风险,立陶宛医院试点将步行纳入医疗处方

    IT之家3月2日消息,立陶宛医院Šeškinės近日试点推行了新的医疗处方,根据患者病情定制不同的步数目标,从而结合其他健康数据,更好地诊疗和加速患者康复。步行可能是世界上最被低估的活动,大多数人都不认为它是“真正的”锻炼。但事实证明,每天快步走15分钟,就能降低罹患(IT之家备注读音:líhuàn)40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步行可以降低罹患哮喘、2型糖尿病和中风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还能改善心理健

    Echo Echo 2024.03.02 08:17 84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2023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AI 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等入选

    IT之家2月29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消息,今天(2月29日)上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学能源等科学领域。IT之家附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如下:1.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2.揭示人类基因组暗物质驱动衰老的机制3.发现大脑“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节律调控机制4.农作物耐盐碱机制解析及应用

    Echo Echo 2024.02.29 10:45 102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中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哈工大“地面空间站”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通过验收,部分技术指标国际领先

    中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哈工大“地面空间站”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通过验收,部分技术指标国际领先

    感谢IT之家网友有容乃悦的线索投递!IT之家2月28日消息,有着“大科学装置”之称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推动重大科技创新的国之重器,而我国首个“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已于2月27日通过国家验收开始正式运行,部分关键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官方介绍称,“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是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可以综合模拟低温、真空、电磁辐射等九大类空间环境因素,它也被形象地称

    Echo Echo 2024.02.28 22:14 107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SHMT 技术推动计算变革:不动硬件,速度翻番、能耗减半

    SHMT 技术推动计算变革:不动硬件,速度翻番、能耗减半 SHMT 技术推动计算变革:不动硬件,速度翻番、能耗减半 SHMT 技术推动计算变革:不动硬件,速度翻番、能耗减半

    IT之家2月24日消息,在第56届IEEE/ACM微体系结构国际研讨会上,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CR)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可以实现计算速度翻番、能耗减半的效果。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技术理论上适用于从智能手机到数据中心服务器的任何处理器和加速器,但需要进一步地开发适配。加利福尼亚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本研究报告的共同作者曾宏伟(Hung-WeiTseng)表示:你不需要增加新的处理

    Echo Echo 2024.02.24 13:59 97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双面 100 层最高 200 TB,我国科学家在光盘存储上取得重大突破

    双面 100 层最高 200 TB,我国科学家在光盘存储上取得重大突破 双面 100 层最高 200 TB,我国科学家在光盘存储上取得重大突破

    IT之家2月22日消息,我国科研团队近日在光盘存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新格式可以在光盘两面各记录100层,总容量达1.6petabits,相当于200TB或者200000GB。图源:上海理工大学公众号该项目由上海理工大学光子芯片研究院院长、张江实验室光计算所所长顾敏院士带领,团队利用双光束技术,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首次证实可以在三维空间实现多至百层的、超分辨尺寸下的信息点的写入和读出。这项新技

    Echo Echo 2024.02.22 13:35 107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