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文章:#科学#

  • 无需提示词,Stability AI 演示 MindEye:目标想什么就能生成什么

    无需提示词,Stability AI 演示 MindEye:目标想什么就能生成什么 无需提示词,Stability AI 演示 MindEye:目标想什么就能生成什么 无需提示词,Stability AI 演示 MindEye:目标想什么就能生成什么

    IT之家3月21日消息,AI浪潮席卷而来,此前不少人认为“提示词工程师”会成为新兴工种,而MindEye 的问世表明,这个岗位或许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此前不少人认为,未来AI时代并不在于某个模型是否强大,而是在于人类是否能够更高效利用这些AI模型,完成特定任务。这也诞生了“提示词工程师”概念,该工程师能够比普通人更能理解AI,能够提出更准确的提示词,从而让AI满足其要求输出。而Stabil

    Echo Echo 2024.03.21 08:16 41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韦伯发现一个死于 130 亿年前的星系

    韦伯发现一个死于 130 亿年前的星系 韦伯发现一个死于 130 亿年前的星系 韦伯发现一个死于 130 亿年前的星系

    1.韦伯发现一个迷你类星体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天文学家,就是超大质量黑洞究竟是哪来的。因为就目前宇宙的年龄,从几十倍太阳质量的恒星级黑洞,一点点长到数以亿计的超大质量黑洞,时间上根本不够。这就像一个一米八的壮汉,却说自己只有八岁!所以,要么是它天生就很大,要么是它长得超乎寻常得快。目前科学家们更倾向于前者,故而他们提出了一些诸如“暗物质聚集”“空间相变”等全新的可以形成种子黑洞的方式。然而前不久,

    Echo Echo 2024.03.16 13:06 46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已知最早星系合并事件再提前:发生于宇宙大爆炸后 5.1 亿年

    已知最早星系合并事件再提前:发生于宇宙大爆炸后 5.1 亿年

    IT之家3月14日消息,由27名国家天文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近日在《NatureAstronomy》上发表论文,报告发现了人类已知的最早星系合并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宇宙大爆炸后5.1亿年,即红移Z=9.3127时被探测到的。根据现有的天文学理论,在该时期星系也是非常罕见的,更别说两个星系出现合并情况,已经超出了天文学家此前对宇宙的认知。来自澳大利亚、泰国、意大利、美国、日本、丹麦和中国的科学家们经过精

    Echo Echo 2024.03.14 11:20 55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行星是如何形成的?86 个带有原行星盘的恒星“普查”有望揭晓答案

    行星是如何形成的?86 个带有原行星盘的恒星“普查”有望揭晓答案 行星是如何形成的?86 个带有原行星盘的恒星“普查”有望揭晓答案 行星是如何形成的?86 个带有原行星盘的恒星“普查”有望揭晓答案

    IT之家3月7日消息,欧洲南方天文台(ESO)近日发布博文,表示近期开展了大规模的行星形成圆盘观测调查,为天文学家提供了大量数据、图像宝库和独特见解,有助于揭开银河系不同区域行星形成的奥秘。国际天文学团队利用智利的甚大望远镜(VLT),追踪观测了86颗年轻恒星,以及行星形成期的尘埃和气体盘图像,帮助天文学家深入揭示“行星是如何形成的”答案。高威大学讲师克里斯蒂安・金斯基(ChristianGins

    Echo Echo 2024.03.07 14:20 50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每秒产 12 千克,研究称木卫二每天氧气产量可供给 100 万人

    每秒产 12 千克,研究称木卫二每天氧气产量可供给 100 万人 每秒产 12 千克,研究称木卫二每天氧气产量可供给 100 万人 每秒产 12 千克,研究称木卫二每天氧气产量可供给 100 万人

    IT之家3月5日消息,近日发表在《自然-天文学》的论文指出,木卫二“欧罗巴”每秒产生12千克的氧气,每天产生的氧气足以供给100万人。 “朱诺号”于2022年9月29日飞掠木卫二,最短距离354千米,并利用“木星极光分布实验”(JADE)收集了关于木卫二的大量带电粒子数据。天文学家深入分析了这些数据,通过统计原子氢的比例来预估木卫二每天的氧气产能。该项目主要作者表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

    Echo Echo 2024.03.05 18:24 55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日食期间云层为何神秘消失?科学家揭开答案

    日食期间云层为何神秘消失?科学家揭开答案 日食期间云层为何神秘消失?科学家揭开答案 日食期间云层为何神秘消失?科学家揭开答案

    IT之家3月3日消息,日食对云层的影响,多年来一直困扰着科学家:在日食发生过程中,太阳哪怕只被月亮遮住15%,云层也会消失。为了揭开这个秘密,荷兰皇家气象研究所携手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组建了一支专门的科研团队,深入探究日食对云层的影响,在最新发表的论文中揭开了这个问题的答案。2005年日食期间云量的变化。右栏显示的是校正月影后的云量。该团队由维克多・特雷斯(VictorTrees)领导,他发现日食期间

    Echo Echo 2024.03.03 08:47 53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光致蒸发”首个直接证据,天文学家观测到大质量恒星紫外辐射遏制行星诞生

    “光致蒸发”首个直接证据,天文学家观测到大质量恒星紫外辐射遏制行星诞生

    IT之家3月2日消息,天文学家近日利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深入观测d203-506原行星盘(protoplanetary),从而揭示大质量恒星的辐射对行星形成的影响。原行星盘是一个稠密气体的环星盘,围绕着新形成的恒星旋转,是行星诞生的摇篮。在原行星盘中,尘埃颗粒会逐渐聚集成岩石,岩石会进一步合并成行星胚胎,最终形成行星。d203-506距离地球约1400光年,位于猎户座星云,中心恒星是一颗比较

    Echo Echo 2024.03.02 15:21 59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能降低罹患 40 多种慢性疾病风险,立陶宛医院试点将步行纳入医疗处方

    能降低罹患 40 多种慢性疾病风险,立陶宛医院试点将步行纳入医疗处方 能降低罹患 40 多种慢性疾病风险,立陶宛医院试点将步行纳入医疗处方

    IT之家3月2日消息,立陶宛医院Šeškinės近日试点推行了新的医疗处方,根据患者病情定制不同的步数目标,从而结合其他健康数据,更好地诊疗和加速患者康复。步行可能是世界上最被低估的活动,大多数人都不认为它是“真正的”锻炼。但事实证明,每天快步走15分钟,就能降低罹患(IT之家备注读音:líhuàn)40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步行可以降低罹患哮喘、2型糖尿病和中风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还能改善心理健

    Echo Echo 2024.03.02 08:17 60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2023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AI 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等入选

    IT之家2月29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消息,今天(2月29日)上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学能源等科学领域。IT之家附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如下:1.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2.揭示人类基因组暗物质驱动衰老的机制3.发现大脑“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节律调控机制4.农作物耐盐碱机制解析及应用

    Echo Echo 2024.02.29 10:45 66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中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哈工大“地面空间站”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通过验收,部分技术指标国际领先

    中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哈工大“地面空间站”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通过验收,部分技术指标国际领先

    感谢IT之家网友有容乃悦的线索投递!IT之家2月28日消息,有着“大科学装置”之称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推动重大科技创新的国之重器,而我国首个“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已于2月27日通过国家验收开始正式运行,部分关键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官方介绍称,“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是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可以综合模拟低温、真空、电磁辐射等九大类空间环境因素,它也被形象地称

    Echo Echo 2024.02.28 22:14 71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SHMT 技术推动计算变革:不动硬件,速度翻番、能耗减半

    SHMT 技术推动计算变革:不动硬件,速度翻番、能耗减半 SHMT 技术推动计算变革:不动硬件,速度翻番、能耗减半 SHMT 技术推动计算变革:不动硬件,速度翻番、能耗减半

    IT之家2月24日消息,在第56届IEEE/ACM微体系结构国际研讨会上,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CR)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可以实现计算速度翻番、能耗减半的效果。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技术理论上适用于从智能手机到数据中心服务器的任何处理器和加速器,但需要进一步地开发适配。加利福尼亚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本研究报告的共同作者曾宏伟(Hung-WeiTseng)表示:你不需要增加新的处理

    Echo Echo 2024.02.24 13:59 65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双面 100 层最高 200 TB,我国科学家在光盘存储上取得重大突破

    双面 100 层最高 200 TB,我国科学家在光盘存储上取得重大突破 双面 100 层最高 200 TB,我国科学家在光盘存储上取得重大突破

    IT之家2月22日消息,我国科研团队近日在光盘存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新格式可以在光盘两面各记录100层,总容量达1.6petabits,相当于200TB或者200000GB。图源:上海理工大学公众号该项目由上海理工大学光子芯片研究院院长、张江实验室光计算所所长顾敏院士带领,团队利用双光束技术,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首次证实可以在三维空间实现多至百层的、超分辨尺寸下的信息点的写入和读出。这项新技

    Echo Echo 2024.02.22 13:35 69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第三种永磁性揭晓:交变磁性首次被证实,有望催生新型磁性电子元件

    第三种永磁性揭晓:交变磁性首次被证实,有望催生新型磁性电子元件

    IT之家2月20日消息,据外媒《新科学人》近日报道,科研人员在实验中首次确认了一种新的永磁性类别——交替磁性,具有该性质的物质可用于制造高容量快速存储设备或新型磁性计算机。直到20世纪,人们认为只有一种永磁体,即用于冰箱贴、指南针等的铁磁体,可提供相对较强的外部磁场,这些磁场是由铁磁体内部电子自旋排列成一个方向引起的。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法国物理学家LouisNéel发现了另一种永磁性,称为反铁磁

    Echo Echo 2024.02.20 16:36 74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尚属首次,卫星在太空中收集太阳能并传回地球

    尚属首次,卫星在太空中收集太阳能并传回地球 尚属首次,卫星在太空中收集太阳能并传回地球 尚属首次,卫星在太空中收集太阳能并传回地球

    IT之家2月19日消息,科学家从未停止探索清洁和可持续的能源,其中一个研究方向就是直接在太空中收集太阳能,并将其传输回地球。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的科研团队在这个方向上迈出了关键一步,成功利用轨道卫星收集能量,并将其传输到地球。该项目名为SSPD-1任务,由加州理工学院空间太阳能发电项目(SSPP)的科学团队领导,此外IndieSemiconductor公司、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

    Echo Echo 2024.02.19 10:31 61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蛋白质含量高 8%,科学家成功研发融合牛等动物细胞的大米

    蛋白质含量高 8%,科学家成功研发融合牛等动物细胞的大米 蛋白质含量高 8%,科学家成功研发融合牛等动物细胞的大米

    IT之家2月19日消息,你认为最好吃的牛肉饭是什么样子?让人大快朵颐的牛肉粒、让人垂涎欲滴的汤汁、沁人心脾的米香之外,未来我们还能吃到融入动物细胞的米粒,比传统大米有更丰富的口感风味,且具备更多的蛋白质。研究人员表示研究这项技术的初衷并不仅仅是研制更便宜但更有营养的食品,更重要的是满足未来人类长期太空任务的饮食需求,提供更有营养的米饭。让这种融入牛肉细胞的米饭走上普通人的餐桌,显然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Echo Echo 2024.02.19 07:42 67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年产 6 亿吨的甘蔗渣变废为宝,有望替代砖块和混凝土

    年产 6 亿吨的甘蔗渣变废为宝,有望替代砖块和混凝土 年产 6 亿吨的甘蔗渣变废为宝,有望替代砖块和混凝土 年产 6 亿吨的甘蔗渣变废为宝,有望替代砖块和混凝土

    IT之家2月7日消息,东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糖混凝土”(Sugarcrete),由甘蔗渣和矿物基粘合剂制成,是一种可替代砖块和混凝土的低碳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甘蔗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的作物,全球年产量近20亿吨,产生6亿吨纤维蔗渣。科学家尝试重新利用这种副产品,结合专用的矿物基粘合剂并压缩后,能制成高强度砌块,固化后可替代传统的黏土砖或混凝土砖。IT之家附上视频如下:东伦敦大学联合主任艾伦・

    Echo Echo 2024.02.07 15:17 58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科学家首次用 3D 打印出功能性人类脑组织

    科学家首次用 3D 打印出功能性人类脑组织 科学家首次用 3D 打印出功能性人类脑组织

    IT之家2月7日消息,来自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科研团队近日成功3D打印出功能性人类脑组织,不仅可以像传统脑组织一样发挥其作用,而且还能正常生长。3D打印的人类大脑皮层-纹状体组织呈现单向投射。SMI321红色染色,表示大脑皮层轴突投射;ChrR2-EYFP绿色染色,表示纹状体细胞;蓝色为细胞核染色。科学团队表示这项3D打印技术的突破,对于研究大脑,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等多种神经和神经

    Echo Echo 2024.02.07 12:13 70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透明木材的前世今生

    透明木材的前世今生 透明木材的前世今生 透明木材的前世今生

    三十年前,德国的一位植物学家有一个简单的愿望:在不解剖木本植物的前提下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通过漂白植物细胞中的色素,齐格弗里德・芬克(SiegfriedFink)设法创造了透明的木材,并在专业木材技术期刊上发表了他的技术。十多年来,这篇发表于1992年的论文一直在透明木材领域占有权威地位,直到一位名叫拉尔斯・伯格伦德(LarsBerglund)的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了它。透明木材具有一系列非常值得科学

    Echo Echo 2024.01.27 18:56 82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解码:中等质量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解码:中等质量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解码:中等质量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IT之家1月25日消息,中等质量黑洞(IMBHs)是一个宇宙谜团,其存在和形成机制都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近日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上的一篇论文,揭示了神秘的中等质量黑洞(IMBHs)的形成机制。该研究由意大利格兰萨索科学研究所(GranSassoScienceInstitute,GSSI)研究员曼努埃尔・阿尔卡・塞达(ManuelArcaSedda)领导。黑洞的分类黑洞的密度

    Echo Echo 2024.01.25 16:35 72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AI 致命弱点:科学家首次用数学方法证明无法开发出稳定算法

    AI 致命弱点:科学家首次用数学方法证明无法开发出稳定算法

    IT之家1月25日消息,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世界上首次用数学方法证明,在各种基础问题之上,不可能开发出始终稳定的人工智能算法。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证明,处理复杂问题的完全稳定机器学习算法近乎无法实现,这凸显了对人工智能局限性。以ChatGPT为代表的AI浪潮下,机器能比医生更准确解读医学扫描图像、能比人类更安全地驾驶汽车,但再优秀的算法也存在弱点。以自动驾驶汽车读取路标为例,如果有人在路

    Echo Echo 2024.01.25 15:13 75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