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文章:#dna#

  • 首个 DNA 数据存储规范发布,为后续商业化铺平道路

    首个 DNA 数据存储规范发布,为后续商业化铺平道路

    IT之家3月16日消息,DNA数据存储联盟(TheDNADataStorageAlliance)发布了首个DNA存储规范,旨在规范供应商信息和CODEC的存储,为后续的商业化、标准化铺平道路。DNA数据存储联盟主要由西部数据等存储巨头建立,本次发布的两项DNA存储技术新规范,代表了首个能够获得全行业认可的标准。商业化DNA存储的挑战在于主要用于存储基因数据,而非照片和视频等常规媒体数据。DNA数据

    Echo Echo 2024.03.16 16:20 66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可自动识别血栓精准治疗,南京邮电大学研发 DNA“纳米递药机器”

    可自动识别血栓精准治疗,南京邮电大学研发 DNA“纳米递药机器” 可自动识别血栓精准治疗,南京邮电大学研发 DNA“纳米递药机器”

    感谢IT之家网友lemon_meta、小星_14的线索投递!IT之家3月10日消息,据南京邮电大学官网新闻稿,南京邮电大学科研团队近日开发出一种DNA纳米机器,它能够自动在血管里找到血栓,实现精准递药。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已经发表于学术期刊《自然》中,有望为治疗心梗、脑中风等疾病提供新方案。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南京邮电大学汪联辉教授介绍,血栓是导致心梗、脑中风等急性疾病的罪魁祸首,临床上通常采用溶栓药物

    Echo Echo 2024.03.10 16:09 68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法国初创公司推出全球首款 DNA 存储卡:可存储 1KB 数据,售价 1000 欧元

    法国初创公司推出全球首款 DNA 存储卡:可存储 1KB 数据,售价 1000 欧元 法国初创公司推出全球首款 DNA 存储卡:可存储 1KB 数据,售价 1000 欧元

    IT之家1月21日消息,法国初创公司Biomemory声称推出全球首款DNA存储卡,可存储1KB数据,售价高达1000欧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7840元人民币)。这个数据存储价格可谓高到令人发指,Biomemory却坚称其DNA存储技术拥有令人信服的优势。Biomemory宣称,他们的DNA存储卡“DNACards”可保存至少150年,远超任何人的寿命。DNA存储卡听起来的确炫酷,但Biomem

    Echo Echo 2024.01.21 21:54 108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人造 DNA 大跃进:科学家初探“搭积木”技术,可研制针对性药物

    人造 DNA 大跃进:科学家初探“搭积木”技术,可研制针对性药物 人造 DNA 大跃进:科学家初探“搭积木”技术,可研制针对性药物 人造 DNA 大跃进:科学家初探“搭积木”技术,可研制针对性药物

    IT之家12月19日消息,DNA是生命的基石,由A、T、G、C四个字母或核苷酸组成。科学家长期以来,都希望能掌握“DNA搭积木”技术,创造出有效的人造DNA。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卡格斯药学与制药科学学院的科研团队朝着这个目标又向前迈进了一步,通过创造具有新核苷酸的DNA,通过生成指定的蛋白质,可研制针对某些疾病的全新药物。该研究的资深作者DongWang博士解释说,这为创建人造DNA打开了新的大

    Echo Echo 2023.12.19 12:05 691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科学家利用 DNA 和玻璃打造出新型轻质材料,强度是钢的四倍

    科学家利用 DNA 和玻璃打造出新型轻质材料,强度是钢的四倍 科学家利用 DNA 和玻璃打造出新型轻质材料,强度是钢的四倍

    IT之家10月23日消息,科学家成功地将DNA的复杂结构与玻璃的纯净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既轻又坚固的材料。这种超级材料的密度是钢的五分之一,但强度是钢的四倍。科学家们称,这使其成为“已知最强”的材料。这项研究由康涅狄格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共同完成。寻找既硬又轻的材料一直是一个挑战,这两个特性往往相互矛盾,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两个特性有时可以并存。大多数酷炫的科学项目都有一些

    Echo Echo 2023.10.23 11:18 200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用 DNA 直接存储图像,「活细胞相机」分辨率达 96 像素 | Nature 子刊

    用 DNA 直接存储图像,「活细胞相机」分辨率达 96 像素 | Nature 子刊 用 DNA 直接存储图像,「活细胞相机」分辨率达 96 像素 | Nature 子刊 用 DNA 直接存储图像,「活细胞相机」分辨率达 96 像素 | Nature 子刊

    DNA可以用来拍照了,而且是直接存进去的那种!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团队成功将图像投影到DNA上并进行了存储,分辨率达到了96像素。甚至,利用同一段DNA序列,还能存储多张!传统的DNA存储需要从头开始构建DNA序列,并通过人工合成的方式编码。但这一成果直接使用从大肠杆菌中提取到的DNA,将图像转换成DNA数字信号的编码器也是活细胞。于是,通过将细菌(Bacteria)和照相机(Camera)结合,

    Echo Echo 2023.08.28 15:21 91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全国首个 DNA 存储领域预训练大模型“ChatDNA”发布

    全国首个 DNA 存储领域预训练大模型“ChatDNA”发布

    感谢IT之家网友航空先生、肖战割割的线索投递!IT之家5月22日消息,近年来,DNA和人工智能一直都是科技发展的热门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它们之间便有了无限的可能性。例如,DNA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研究特定基因组的变异和功能。科学家可以使用人工智能算法来分析大量的DNA序列,从而发现有价值的变异和基因功能,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线索。DNA是生物世界中存在的最基础而又重要的分子,而人工智能则

    Echo Echo 2023.05.22 06:43 145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DNA 存储数据新突破:每次可读取 25 个文件、读取 3 次仅丢失 0.3%

    DNA 存储数据新突破:每次可读取 25 个文件、读取 3 次仅丢失 0.3% DNA 存储数据新突破:每次可读取 25 个文件、读取 3 次仅丢失 0.3%

    IT之家5月9日消息,如果使用DNA构建存储器,那么鞋盒大小就可以容纳215PB的数据。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保存这些数据,科研人员现在有了新的突破。近日发表在《Nature》上的论文中,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有趣的技术来保护和标记信息性DNA载体,保护载体在读取过程中不遭到破坏,还可以促进DNA文件的分类、创建机器人文库。IT之家根据论文介绍,汇总当前处理DNA信息的基本过程如下:将信息种子(seed

    Echo Echo 2023.05.09 15:48 168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生物学上首次:科学家发现有两套 DNA 的动物

    生物学上首次:科学家发现有两套 DNA 的动物

    IT之家4月10日消息,黄疯蚁(Anoplolepisgracilipes)又称长足捷蚁或马尔代夫蚁,最早在非洲被发现,随着人类的商业货物活动向全球扩散,成为一种危险的入侵生物。由于它们在受到干扰时会做出不规则的动作,所以被人们戏称为“疯狂”的蚂蚁,它们的长腿和长触角使它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入侵性蚂蚁之一。近日,一个由分子和进化科学家组成的小型国际团队发现,黄疯蚁雄蚁全身都有两套DNA。这一独特的发

    Echo Echo 2023.04.10 11:47 131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长得像的人 DNA 也相似,这事儿有科学实锤了

    长得像的人 DNA 也相似,这事儿有科学实锤了 长得像的人 DNA 也相似,这事儿有科学实锤了 长得像的人 DNA 也相似,这事儿有科学实锤了

    「诶,你跟我前女友长得挺像,我差点认错」男生搭讪女孩,总有人用这种烂俗套近乎招数,整得大家仿佛很熟,仿佛很有缘分(手动狗头)。当然,不止现实搭讪,长得像「异父异母亲兄弟姐妹」这件事,从来是网上玩梗打趣的热门话题…比如,林东临和郭俊杰…不光你我关心,这事儿被科学家拿来当成了研究问题,还有了结论:相似长相的人确实「有缘」,他们可能有相似DNA。最新一份发表在Cell子刊的文章显示,面部相似的人共享着相

    Echo Echo 2022.09.05 13:08 150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科学家对 2000 年前的庞贝古城居民进行了基因测序,揭示他为何没能逃离火山爆发

    科学家对 2000 年前的庞贝古城居民进行了基因测序,揭示他为何没能逃离火山爆发

    IT之家5月30日消息,1933年,考古学家在挖掘庞贝古城遗迹时发现了两个人的尸骨,他们的骨骼几乎完好地保存在公元79年8月24日维苏威火山爆发后的火山灰中。在1930年代初的一张照片中(如上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居民倒在自家餐厅的角落里。考古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想解开这一令人心酸的场景。终于,在本周发表于ScientificReports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来自意大利、丹麦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对其

    Echo Echo 2022.05.30 17:37 388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存储新图谱:DNA 存储的边界与天地

    存储新图谱:DNA 存储的边界与天地 存储新图谱:DNA 存储的边界与天地 存储新图谱:DNA 存储的边界与天地

    数字信息时代,无论是生产数据的各大视频网站、应用平台等,还是消费者们使用的各类电子设备,都无不在时时刻刻产生数据。拿自动驾驶举例来说,平均每辆自动驾驶车每天产生的数据量高达10TB。根据IDC机构的预测,2020年到2025年间,全球生成的数据(包括新数据和副本数据)量预计复合年增长率为23%,到2025年达到180ZB,每天几乎产生490EB的数据。数据也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

    Echo Echo 2022.02.22 21:07 212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一个咖啡杯装下全世界的数据,DNA 存储芯片神奇在哪?

    一个咖啡杯装下全世界的数据,DNA 存储芯片神奇在哪? 一个咖啡杯装下全世界的数据,DNA 存储芯片神奇在哪? 一个咖啡杯装下全世界的数据,DNA 存储芯片神奇在哪?

    我们正处于数据爆炸的时代,全球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国际数据机构IDC预测,2025年,全球数据量将达到175ZB,5年平均复合增长率8%。1ZB等于1万亿GB,如果175ZB数据用容量1GB的移动硬盘来装,至少需要175万亿个硬盘。在未来,数据存储问题将成为互联网发展的痛点。为了解决数据存储这一难题,受生物学的启发,研究人员瞄准了人体内的DNA。最大的人类染色体含有近2.5亿个碱基对,如果每个碱基

    Echo Echo 2021.12.27 20:18 745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微软研究出新的分子控制器,使 DNA 存储写入速度提高 1000 倍

    微软研究出新的分子控制器,使 DNA 存储写入速度提高 1000 倍

    IT之家12月4日消息,据InterestingEngineering报道,微软研究院开发了一种新方法,使其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读取和写入DNA格式,微软在一篇博文中介绍了这一方法。近年来,DNA存储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它是一个不会像过去几十年的软盘和CD那样过时的系统,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是DNA计算的数据容量和计算潜力的活体代表,它还将帮助计算行业应对人类对数据存储的指数级需求所带来的挑战。欢迎

    Echo Echo 2021.12.04 11:17 298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新突破:东南大学团队将校训“止于至善”存入 DNA 序列并成功读取

    新突破:东南大学团队将校训“止于至善”存入 DNA 序列并成功读取

    IT之家12月1日消息,东南大学师生团队近日成功将该校校训“止于至善”存入一段DNA序列,实现了DNA存储技术的新突破。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据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宏教授介绍,DNA存储技术就是将生物DNA分子进行编码,从而在DNA序列上存储信息。刘宏教授团队通过电极表面合成DNA分子及原位测序实现了单电极上数据写入和读取的一体化,为实现未来的高通量自动化DNA

    Echo Echo 2021.12.01 12:04 311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人类与猩猩的不同之处:答案就在“垃圾 DNA”中

    人类与猩猩的不同之处:答案就在“垃圾 DNA”中

    北京时间10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人类的DNA与黑猩猩非常相似,也有很多行为上的相似之处。从进化的角度,黑猩猩是我们现存最近的“亲戚”。近日,瑞典隆德大学的干细胞研究人员发现,人类DNA中以往常被忽视的部分,即所谓的非编码DNA,可能导致了人类与黑猩猩之间的差异,并可能是人类与黑猩猩具有不同大脑工作方式的原因。相关的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细胞-干细胞》(CellStemCell)杂志上。以

    Echo Echo 2021.10.25 11:27 340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中国科大在 DNA 复制、抗菌策略等领域取得进展:为多重耐药菌的治疗提供全新思路

    中国科大在 DNA 复制、抗菌策略等领域取得进展:为多重耐药菌的治疗提供全新思路

    IT之家10月17日消息,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中国科大在DNA复制、抗菌策略研发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科大细胞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凯铭团队通过冷冻电镜解析噬菌体蛋白质Gp168与DNA聚合酶b亚基的复合物结构,发现Gp168抑制细菌DNA合成的全新机制。自1953年,美国遗传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在《自然》上揭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并于1962年和英国分子生物学家莫里斯・威尔金斯分

    Echo Echo 2021.10.17 18:04 416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中科院团队在恐龙化石中发现染色质:显示出 DNA 存在的可能

    中科院团队在恐龙化石中发现染色质:显示出 DNA 存在的可能

    IT之家10月5日消息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近日,中科院研究团队在一只尾羽龙的化石中提取了部分细胞,在里面发现了细丝状的染色质。DNA是细胞中染色质重要组成成分,初步显示出恐龙细胞DNA存在的可能性。这项研究揭示恐龙骨骼中的有机物质并没有像我们理解的那样完全“石化”。据报道,云南禄丰科考工作进入第5天,2号科考现场禄丰龙的部分颈椎、尾椎都已经逐渐露出。IT之家了解到,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市因1938年出土

    Echo Echo 2021.10.05 16:54 444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NASA 宇航员在太空中进行 CRISPR 实验,首次表明 DNA 可在微重力环境下自我修复

    NASA 宇航员在太空中进行 CRISPR 实验,首次表明 DNA 可在微重力环境下自我修复 NASA 宇航员在太空中进行 CRISPR 实验,首次表明 DNA 可在微重力环境下自我修复

    8月30日消息,美国宇航局(NASA)宇航员在太空中进行的CRISPR实验首次表明,DNA可以在微重力环境下自我修复。CRISPR是“成簇的规则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缩写,是一种基因组编辑工具,用于在DNA的特定区域产生断裂。这项技术主要涉及使用细菌中的Cas蛋白质。为了控制这些蛋白质切割DNA的位置,科学家们在Cas蛋白质中添加了一条特定的RNA链,并将其插入细胞中。以RNA为向导,这种蛋白质将

    Echo Echo 2021.08.30 16:50 317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 物种间的 DNA“跳跃”

    物种间的 DNA“跳跃” 物种间的 DNA“跳跃” 物种间的 DNA“跳跃”

    为了在北冰洋和南极洲附近的寒冷海水中生存,海洋生物演化出了许多抵御致命低温的方法。一种常见的适应手段是产生抗冻蛋白(AFPs),用来阻止冰晶在血液、组织和细胞中生长。事实上,许多生物都独立演化出了这种适应性,抗冻蛋白不仅存在于鱼类中,也存在于植物、真菌和细菌中。图1:胡瓜鱼能在寒冷的环境中生存是因为它们的抗冷能力中含有一种抗冻蛋白质。新的研究表明,表达这种蛋白质的基因可能是从另一种冷水鱼——大西洋

    Echo Echo 2021.08.07 09:55 392浏览 0回复

    阅读更多
1  2  3  下一页